目前分類:電影 (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鍾權系列第二篇

這次就真的是來打廣告的。不過不曉得能不能上院線,祈禱ing...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鍾權的「我們」,在洛杉磯的影展得獎了。(鍾權同學的介紹本格就有,不然你google一下也行)

他說,不過是個佳作類的小獎;然而,他也因此上了一些新聞版面,甚至談話性節目,談創作理念,當然還有很難躲掉的統獨價值觀。

本來嘛,年輕人就是愛亂搞;但他亂搞的程度真的有點大。兩岸的奧美他也都待過,還進入奧運的紀錄片小組,接下來明明可以爽爽的拍一些MV或者廣告賺錢,但他硬是要走一條靠北到不行的難路:紀錄片。然後,前兩部關注的,都是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兩岸關係。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 Feb 28 Sun 2010 22:44
  • 艋舺

終於去看了艋舺。

西門町街上還看得到主角的海報,但現實的是,即使是熱門的週五晚上,觀影人數已經不到整個廳的三分之一。算算時間,離首映應該還不到一個月吧,很擔心這股艋舺熱,最後會來得快去得更快。

兩個多小時的片長,代表片商以及電影院都很給面子,導演也理應有更多的空間可以揮灑。而艋舺也的確是個宏大的故事,打破這幾年來,台灣電影只能走小品精緻的風格。當然,要談這種「破格」,兩年前的海角七號算是打響第一砲,雖說後來也因為古今交代不清成為小瑕疵,但也代表導演的雄心壯志,還有不服輸的勇氣。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部電影的中文譯名(紐約愛情故事),再次展現「好的譯名讓你上天堂,爛的譯名讓你沒票房」的真義。尤其從前後故事看起來,場景設定是不是在紐約,其實沒那麼必要。

這部電影其實很有驚悚的氣氛。在前一個半小時,我甚至一度懷疑導演是不是伍迪艾倫的Fans----沒辦法,我很難不聯想到matchpoint。尤其兩個女主角,一個外放狂野,一個溫柔賢淑,更活脫脫是Chloe與Nola的翻版。

不同的是,在走了90%的驚悚情節後,導演最後還是選擇讓故事以喜劇收尾。這也讓整部電影更有趣,因為到了真正的大抉擇階段,愛情似乎不如想像中的風花雪月,義無反顧。相反地,溫暖、和諧、傳統家庭式的愛情獲得最後勝利。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海角看了兩遍才敢寫comment。因為這部片很不尋常。

不尋常的原因一:這是部國片。

談到國片,大家往往會想到很經典的侯孝賢楊德昌,或是後來不太好懂的張作驥蔡明亮,或是前幾年流行過的陳映蓉陳正道。當然,也不能忘記電影台裡面那些超級老梗無厘頭的片。國片好像永遠就是這樣:有大師,不好懂,小朋友待磨練,還有沒上院線就進電影台了。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終於,今天去看了傳說中的The Dark Knight。

希斯萊傑的小丑沒話說,比起當年傑克尼柯遜毫不遜色,甚至賦予這個角色更多的意義。主角就恰如其分,甚至在氣勢上被小丑給壓過(或者這根本就是導演安排的氣氛?)各個配角也在自己的框架下做到最滿。的確是好看。

小丑的部份,就不用多說了。可是,另一個也被關注到,從好人轉壞人的帥哥檢察官,反而有很多想像空間。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28 Sat 2008 22:33
  • Juno

Juno長大以後,我猜想,應該會是個像劉若英或梁靜茹般勇敢的女生。

小小年紀就搞出懷孕不說,還死活不肯墮胎,更自己從分類廣告找領養父母……。這種行徑,恐怕歲數多她兩三倍的大人都做不出來。

整部電影都繞著勇氣打轉。也許是Juno的繼母,還有準備領養的夫妻。當然,那個丈夫最後退縮了。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棒的故事。電影結尾時心裡忍不住暗暗喝采。

年少輕狂,指的就是這樣的歲月。高中,一個要大不大、要小不小的尷尬年紀,可以盡情揮霍生命裡所有的美好而不感匱乏;為了朋友,可以毫不猶豫兩肋插刀。不為什麼;我們是兄弟呀!

真正的兄弟情,我以為,國中以前建立不起來,因為還涉世未深;大學以後有了心機,知道如何應對,也不容易交心。在高中時期,小朋友被急速拉拔成大人,互相扶持(或,掩護可能更貼切)之下,那種情義更能久長。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有把握,這會是台灣有史以來投資報酬率最高的一部電影!」

這部電影看了兩遍。第一次的時候漏了前二十分鐘,進去看時豆導已經在跟蔡董拼酒了;看完後覺得不過癮,決定再看一遍;可是補完前二十分鐘,也是差不多看到豆導在車上大罵髒話,突然覺得「夠了」,東西收一收走人。

可以花兩百七只看二十分鐘的電影,我的白癡程度恐怕跟自以為拍國片還能談投資報酬率的豆導不相上下----當然,我相信在金主面前,導演什麼話都講的出來。反正人生不就是一場戲嗎?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百多年前的歌劇,套上近代的故事背景搬上大螢幕,很有後現代拼貼藝術的感覺。

一開始讓人相當驚艷。即使來到了電影,要扛起魔笛的序曲也不能簡單應付。從功能來看,序曲扛起了整部歌劇百分之八十的成敗。一般而言,歌劇共有兩到三幕,時間冗長,其中有男女獨唱的詠嘆調,或對唱,更有合唱;但全用器樂表現的就只有序曲部份。既然叫做序曲,功能當然不只是等開幕的背景音樂;講究一點的,序曲必須包含整部歌劇各個主角的旋律、暗示故事的發展,以幫助觀眾進入狀況,如「卡門」的序曲就包含了慶典、鬥牛士之歌、更在最後納入了一小段悲傷的音樂來提示整個故事以悲劇收場。最後,甚至有些序曲寫得太好,如「蝙蝠」、「費黛里奧」,使得大家只記得其音樂,反而忘記他原來是個序曲而已。而在這部電影裡,伴隨著序曲展開的是從壕溝到平面、再到空中、最後又回到地面,一鏡到底的手法讓人全神貫注,但在不同的場景轉換下又不會過於沈悶。從幕起到進入故事,這部份算相當成功。

可惜的是,除了序曲部份讓人驚艷,其餘的快兩個小時,導演都太遷就歌劇形式,而讓整個故事走得不甚流暢。印象最深的,是捕鳥人Papageno出場那段----試問他老兄帶著七彩鳥在戰場上幹嘛?在大砲飛來飛去的戰場上,而且之前才出現過通信兵,打死我也不相信他養的是軍鴿!當然,更不用在短短兩個小時內把整個故事交代清楚了。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部電影看得不太舒服。除了因為整部片子一直在噴血,我也很久沒有在熱門時段(週末下午)看熱門電影,很不習慣跟一兩百人一起盯著螢幕,看電影的時候很難全神貫注。

百老匯的原版音樂劇長達三個小時,而電影版本則改成兩個小時。原劇是個情節複雜,人物也各有特色的劇作,現在硬生生砍掉三分之一的時間,看得出來導演費了不少工夫維護整個故事的完整性,但看起來又不會過於急切。如結尾時的高潮部份,電影裡所有的主角在短短半小時出現在兩個小場景中,不但各自的戲份有發揮空間,剪接過後也讓人有一氣呵成之感。此外,導演善用細節(化妝、衣著)來反襯人物性格,用場景變化對應人物性格的轉變,雖然有幾個關鍵點稍嫌輕率,或是鋪梗太過明顯,仍然瑕不掩瑜。Tim Burton確實是鬼才。

然而,我寧願把大部分的功勞歸於Stephen Sondheim。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九月寫的新流浪者之歌,其實有個漏網之魚。就是鍾權。

當時,因為頁數不夠,取捨之下,鍾權的故事沒有辦法登出來,成為遺憾;但是他的故事,比起其他人絲毫不遜色。

認識他的時候,鍾權還是北京電影學院的研究生,正在進行他的畢業製作。也許是師承楊力州的關係,在他後來寄來的全部影片中,看得出詼諧與批判兼具的風格。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完這部電影後恍然大悟: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願意當有一搭沒一搭的free lancer。

自己也在媒體工作過,也面對過要求嚴格的老闆,頗能進入Andie面臨的狀況。可是,看完整部電影之後,讓我真正心有戚戚焉的居然是那個殺人不眨眼的Miranda。

媒體產業的複雜程度超乎想像。一方面,有讀者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廣告主的壓力。在雙重擠壓下,如何做出讀者激賞、廣告主買單的報導,要求的不只是一支筆而已。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片名的中文翻譯...不想講了. 乍看之下會讓人以為是個溫馨喜劇, 可是卻忘了"決勝點"的另一面, 也是"決敗點"

感情世界裡, 原本應該是"從此兩個人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的雙贏. 可是, 遺憾總會出現.

其實, 在整部片一開始, 歌劇茶花女出現在劇情裡, 結局就已經確定了.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久沒看電影後, 選片上就很怕踩到地雷.

還好, 這一部很好看.

很巧地, 開演前的預告片中, 就有達文西密碼的; 雖然同樣都是用他的名畫當作主軸, 可是調性完全不同. 沒有扣人心弦的懸疑劇情, 只有妙趣橫生的對答跟意想不到的橋段.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聲居然把這部片放在小廳(兩個大的好像是Narnia跟King Kong), 擺明了看不起我們Jacky哥的魅力......

老實說, 我很喜歡這種“交錯"的劇情軸線. 不管是時間的交錯(eg: 末代皇帝), 或是地點的交錯(eg. 84, Charing Cross Road), 還是虛實的交錯(eg: 2046). 只要操作得好, 讀者或觀眾就能夠享受穿梭其中的快感

也許是刻意營造的氣氛, 三個主角在劇中劇的角色, 跟實際的完全相同. 如果更猛一點, 讓金城武跟張學友的角色對調, 可能戲劇張力會更大.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俄國的電影, 音樂, 小說好像都是同一掛的

Rachmaninov的曲子向來以主旋律超長著名; 而托爾斯泰, 高爾基, 杜斯托也夫斯基的小說更是一本比一本厚(哈利波特根本沒得比); 因此, 我曾經一度懷疑, 這些俄國的藝術家在創作時是不是都躲到西伯利亞去了,在狂風暴雪的肆意胡為下, 才寫得出那麼厚重的作品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