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初創業的時候,其他兩個人都還有原本的工作,各自請了假,用一年的時間來試。我負責籌資,跟他們說大家下定決心要創業,我就回台灣找錢,但他們卻說,等你找到錢,我們再認真幹。」

坐在麥當勞裡,這位「前」網路金童語氣很輕鬆,「it's fair. 他們要養家,可是我才剛從學校出來。」

他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一路唸的都是好學校,到美國留學,然後創業,好不容易渡過2000年的網路泡沫,他選擇離開,改行製作紀錄片去。「我現在在那裡(創業的公司)只掛個顧問的頭銜,」這個老男孩說。

一個愛看紀錄片的大學生,可以為了嗜好在學校多待一年,即使在社會上繞了好大一圈,居然還能回到最初的喜愛。而且,為了這個夢想,他可以放棄得來不易的生活與社會地位,把所有資源都挹注下去,無怨無悔。

夢想的保存期限,其實遠比一般人以為的更長;夢想的力量,更是比我們能理解的巨大。

寫他的故事的同時,我突然想到在商業界一個老掉牙的笑話。一個退休的企業家,拼命說服一個老漁夫向銀行融資來擴充產能,再跟通路商結盟,開拓市場,最後讓公司上市。

「到時候,你就可以跟我一樣,安穩的在海岸邊曬太陽享受退休生活了,」企業家慫恿著。

但老漁夫還是不解,「我現在天天都在海岸邊曬太陽享受生活呀,有什麼差別呢?」於是,企業家愣住了。

如果賺夠了大把鈔票,想到的只有退休,的確沒差別;但老男孩賺夠鈔票以後,選擇重拾自己的老夢想,這樣的生活,很明顯地,有意思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