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名小站賣掉了。

這個新聞一曝光,很難不讓人想到,五年前Yahoo也是以相同的方法,購併了當時台灣第一大入口網站奇摩,從而建立今日的地位。

2001年,第一波的網路創業潮正面臨泡沫化的威脅。在美國,燒錢燒得厲害,獲益又不明顯的網路業,原本一飛沖天的股價突然狂瀉,還曾經造成矽谷一陣子的失業潮。

那是個重視流量的年代。一談到網路業,焦點都放在入口網站上。那時熱門的網站是:奇摩、蕃薯藤、新浪網、PChome......Yahoo恐怕連前五名都排不上。好不容易撐過網路泡沫的Yahoo,看到市場大者恆大的趨勢,直接把奇摩買下,從原本的第七一口氣跳到第一。

來到web2.0時代,內容網站取代了入口網站,社群取代了流量,而相同的故事又搬演了一次。缺乏資金的無名,必須要找到新的資金來源,更需要扎實的管理與技術團隊;在blog輸了第一著的Yahoo,為了挽回局面,乾脆把整個無名買下來------反正口袋深,資金雄厚,區區幾千萬,對現在的Yahoo來說,實在是九牛一毛。

換個角度看。倘若無名能從其他管道獲得繼續成長需要的資金與人才,還有必要把整個企業拱手讓人嗎?將近兩百萬會員,創造出彎彎、迴紋針等高人氣的網路作家,許多名人也把自己的部落格放在無名;甚至無名自己的收費經營模式也有小成。但除了這些以外,一群交大學生在學校架 BBS,到處募硬碟以維持營運的創業故事,情感上也證明了台灣也有像美國ㄧ樣的創業文化。然而,為什麼人家的Yahoo、eBay、Google可以在 NASDAQ掛牌,我們的奇摩、無名只能等別人出價收購?

無名被Yahoo併購的消息一傳出,受傷最重的就是眾多的無名會員,尤其是白金級會員。那段"白金級會員未來於上市時可以優先認股"的文字,描繪了一幅美好的未來。現在,被扼殺的不是未來掛牌後的金錢利益,而是一個被硬生生打斷的夢想。

台灣是一個不缺錢,也不缺人才的地方。銀行資金浮濫,可以對面板業放款一次就幾千億,更可以讓私募基金大玩槓桿遊戲收購本土企業;為什麼找不出一點"零頭 ",給這些年輕人試試看?台灣有一百多所大專院校,設有商學院/管理學院的也不在少數,總有人"夠格"且"願意"幫這家公司好好診斷一下;為什麼直到今天,無名還是幾個創業的人自己在搞,資金得靠股市大戶?Yahoo、eBay、Google能夠一飛沖天,也是靠在實體世界作戰經驗豐富的資深經理人呀!

創業的種子,還是得掉在適合的環境裡,才能好好成長茁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