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過年,把部落格稿債清一清。
========
一朝天子一朝臣。台灣的總統四年選一次,運氣好的話,就可以一次做八年。換句話說,只要跟對老闆,就有將近十年的時間可以吃香喝辣。
目前分類:59分系列報導 (15)
- Feb 08 Tue 2011 17:27
前朝官員
- Aug 19 Thu 2010 00:10
投資達人
我一直欠投資達人一篇文章。
第一次採訪他是麥當勞,禮拜六的早上。他邊啃薯餅邊細數各家券商在權證業務上的優劣。
「你們怎麼看明年的市場?」我問。
- Jul 20 Tue 2010 00:56
王牌業務員
翻翻名片,我認識的保險業務員其實不在少數。他們的共通點,就是一副好口才,永遠光鮮亮麗的外表,還有,他們永遠都想做到你的生意。
「沒辦法,這已經變成他們的直覺反應了,」一位熟識的資深業務員對這種現象毫不見怪(我們熟到他懶得做我的生意),「你們記者不也是碰到人就愛問東問西的?」
嗯,也是啦。
- May 15 Sat 2010 18:23
老男孩的老理想
「當初創業的時候,其他兩個人都還有原本的工作,各自請了假,用一年的時間來試。我負責籌資,跟他們說大家下定決心要創業,我就回台灣找錢,但他們卻說,等你找到錢,我們再認真幹。」
坐在麥當勞裡,這位「前」網路金童語氣很輕鬆,「it's fair. 他們要養家,可是我才剛從學校出來。」
他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一路唸的都是好學校,到美國留學,然後創業,好不容易渡過2000年的網路泡沫,他選擇離開,改行製作紀錄片去。「我現在在那裡(創業的公司)只掛個顧問的頭銜,」這個老男孩說。
- Aug 04 Mon 2008 23:45
[400]採訪後記:謝旺霖
透露一個小內幕。其實,在討論第一輪的名單時,旺霖的名字,並沒有被放進去。
尤其,我還是那個持反對意見的。
我的理由很簡單:他是個剛出第一本書的年輕作家。寫得不錯,賣得很好,也成功創造話題跟知名度,他的故事也很值得寫。但是把他跟其他大頭放在一起大鍋炒,對這個文壇新人不見得是件好事。
- Jul 04 Fri 2008 23:01
[400]採訪後記
掩上書頁,現在我只想認真大哭一場。
早忘了最初的動機。一開始是Cheers的外稿,覺得有錢賺why not;400,原本以為寫個一兩篇就好,沒想到越來越多,一路忙到現在。大概牡羊座的人都很好凹。
但不可否認,其中必然有一點虛榮心在作祟。前幾次的百期專刊設下了難以企及的標準,現在卻有個機會,讓自己的名字也與其並列。這檔事光用聽得就興奮不已。
- Apr 28 Mon 2008 23:33
[採訪後記]稿稿相連到天邊
「稿稿相連到天邊」乃是公司好同事Bo姐的至理名言,用以描述龐大的工作量。
尤其是接到專刊任務的,稿量往往會多達平常的兩倍以上。
稿量多也不完全是壞處。除了工作會變得異常有效率之外,身上的潛能也可以被激發出來;把全部的稿子都交出去後,往往有種「其實我也辦得到」的莫名成就感。
- Jan 29 Tue 2008 21:52
[舊文]陳君天
八年抗戰、台灣光復……曾幾何時,這些用來解釋歷史事件的名詞,本身也成了「歷史」。
在政治的紛擾之中,少有人注意到,二○○五年正是台灣光復六十週年。還好,有陳君天,他花了數十年心血,走遍大陸、日本、俄羅斯,訪問超過千人,完成一部鉅細靡遺的抗日戰爭紀錄影片「大決戰」,讓台灣在這個意義重大的時刻不至於缺席。
當了大半輩子電視人,製作過「銀河璇宮」、「論語」等叫好叫座節目的陳君天,為什麼要投身於戰爭紀錄片?
- Jul 03 Tue 2007 01:35
[舊文]楊力州
「雖然這個世界並不完美,你們還是要快樂地長大。」~楊力州~
一場勢均力敵的足球賽進行到最後關頭的PK,年輕的小球員緩緩走到十二碼處,把球擺好位置;守門員調整好姿勢,準備全力擋下。球一踢出去,螢幕突然轉黑,喇叭傳來歡呼與嘆息夾雜的聲音......。
- Nov 26 Sun 2006 21:12
[採訪側記]楊力州
「其實我比較希望入圍,這樣就可以讓那些小朋友來台北走星光大道,我走他們後面都可以。」
這是十月中訪問楊導演時,他提到對於金馬獎的感覺。
有十幾年的紀錄片工作經驗,也當過多次金馬獎的評審,楊導演對於得獎與否,有種看破勝負的灑脫;但是對於自己關心的事情,又像個小孩般地堅持。
- Jun 15 Thu 2006 22:56
[345]緯來電視網 就是要搶「眼球」!
- May 08 Mon 2006 22:49
[334]農委會採訪後記
這一次寫的很過癮. 回想整個過程, 真的很佩服自己還有一起合作的partner.
因為這個十頁的東西, 從頭到尾只有:
一個禮拜.
- Apr 23 Sun 2006 20:29
[344-144]農委會挖出智財金礦
從魚鱗提煉出膠原蛋白,從豬牛糞便研發出有機膠布,從種苗研發栽種出昂貴的治癌藥材紅豆杉……,這些看起來令人眼睛一亮的技術,正一個個被農委會的研發人員發掘出來。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技術不再只是研究發表的報告;農委會的科技團隊正試圖將這些技術變成智財專利金礦。
他們可能成為台灣下一波競爭力的關鍵。
- Oct 06 Thu 2005 13:31
[332-230]線上音樂何去何從?
It's a controversy.
做完所有的訪問, 回到辦公室, 腦袋中滿滿的各種觀點......
沒錯, 商業利益不能凌駕在公平正義之上, 可是公平正義又是誰定的? 是五大唱片公司? 是歌手? 還是消費者?
- Sep 01 Thu 2005 21:25
[330-168]新流浪者之歌
提案-->採訪-->整理-->寫稿-->改稿-->大樣-->確認-->送印-->出刊
就這樣, 第一篇報導結束了.
上禮拜五發行人走過來問我覺得自己寫的如何, 當下的反應就是: 我覺得好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