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個禮拜,對我來說是一連串的震撼。
第一個震撼,是來自於同學。
還記得禮拜一早上同學們自我介紹時,每個人都能侃侃而談好一段時間,從自己的背景、興趣、價值觀,一直談到未來的志向。從同學們的眼中,我看到的是年青人的夢想。
第二個震撼,是來自於講師。
第一個禮拜只有四位講師:殷發行人、成露茜社長、洪蘭教授、孫大偉先生。雖然四位講師各有所長,卻都給了同學最好的示範。
「記者並不只是紀錄者,而是發掘事實真相的人。」「無力感就是腐敗。」殷發行人如此諄諄告誡著;「如果能夠為社會留下一點進步的力量,此生就不虛此行。」總是面帶微笑的成社長,輕鬆的語氣中透露著堅持;而要求嚴厲、上課絕對不浪費時間、對學生總是不假辭色的洪教授,更是一再強調記者要有「正直、勇氣、品德」的人格,更要隨時增加自己的背景知識,才不會人云亦云;而每三句話就有一個笑點的孫大偉先生,一開始就告誡我們,「自由的前提是紀律」、「觀念和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這四位講師當中,沒有遲到,沒有早退,每一位都是準備充分而來,也都很詳細地回答同學們的問題;孫大偉先生甚至自己帶了書來要送給大家,還很細心地為每本書簽名。
從這些講師的付出中,我看到的是前輩對下一代的期許。
第三個震撼,是來自於主辦這個活動的天下雜誌。
我在第一天自我介紹時就說過,當被通知要來參加傳播營時,我根本沒意識到這會是怎樣的活動;當時的我甚至還這麼想:為什麼不能夠早點開始上班熟悉狀況呢?
後來,報到時拿了參考書籍跟課程資料,我才發現我居然是全台灣最幸運的職場菜鳥。
在軟體的部分,一打開課程表,映入眼簾的是扎實的課程安排,從新聞專業到人文素養都有;每位講師都大有來頭,天下更提供了所有講師的參考書;在硬體的部分,書香花園的設備一應俱全,還有咖啡跟茶水供應,更不用說那股寧靜又高雅的氛圍。
企管加經濟雙修,善於成本效益分析的我,腦筋一轉就發現,天下為這次傳播營付出的代價絕對是無限大;而且,沒有向學員收取任何費用。這怎麼看對天下都是個穩賠不賺的生意,唯一獲利的,就是我們這些可以在六個禮拜中盡情學習,盡情吸收前人經驗的年輕人。
在別人眼中,會做這種賠本生意的,不是白痴就是錢太多花不完;但在我的眼中,我看到的是天下對於理念的堅持。
在第一堂課時,發行人就說過,天下的願景就是「天下為公」,希望這本雜誌能為社會帶來正面積極的影響力;如果這樣的理念能藉由這次的傳播營讓年輕人有所領悟,即使只是少少的二十五人,在未來也會是引領社會向上提升的重要力量;從這個角度看來,天下辦傳播營的這筆生意,恐怕還挺划算的呢!
天下對理念的堅持,講師們的付出與期望,使這個活動成真,我們這一輩年輕人的夢想也藉此飛揚。
而在第一週的課程中,至今印象最深刻的是禮拜四洪蘭老師的課,以及之後中午吃飯時大家的討論。
當天洪蘭老師用了許多例子,來解釋所謂的傳說往往是沒有科學根據的:油鍋裡的油炸久了變黑不見得是變質,反而可能是醣類氧化的結果;民間傳說扮鍾馗的人上妝後不能講話,但有多少上妝後開口講話的人最後出事呢?所以,社會上許許多多的現象,科學一檢驗就無所遁形,而負有傳播責任的媒體,正是讓這些誤解現形的放大鏡。
課後,小組一起去吃飯,路上就談論起上課的感想;大家雖然很佩服洪蘭老師對記憶的看法還有給同學的勉勵,但也反過來討論宗教的力量;
「我覺得洪老師太相信科學了,這不也是一種迷信嗎?」有人這麼認為;
「對呀,雖然宗教不見得科學,但卻是很多人生活上的支柱;如果要他們突然放棄自己的信仰,完全接受科學,不是很殘酷的嗎?」
說著說著,走進了餐廳,話題逐漸轉移到同學發問的問題上。
那是一個關於非營利組織的問題;一位他組的同學應徵了某個活動的志工,錄取後才發現這個活動並不是自己所想像的樣子,正在苦惱要不要退出。原本大家還在開玩笑地猜這會是哪個基金會辦的活動,後來卻漸漸嚴肅了起來:
到底所謂的非營利組織,應該在社會上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有人覺得,非營利組織就是要幫助弱勢的,所以很不能認同這個基金會向活動學員收取費用的行為;然而,也有人站在務實的管理觀點,認為每個組織都有其目標與理念,不一定都得從幫助弱勢團體出發;而採用收費的方式,反而更能有效地找出真正願意付出的學員,減少資源浪費。
「可是這樣一來窮人家的小孩就根本不可能參加這種活動,這樣公平嗎?」
「你說的沒錯,可是對窮人家的小孩來說,參加這種活動並不是生活上必需的,他們最需要的應該是義務教育和基本的生活條件,而這些應該是政府的責任,不能完全期望非營利組織;立足點的平等才是最重要的吧!」
圍著圓桌的六個人各自抒發己見,談話內容也不時出現社會學中社會的進化理論、經濟學裡對政策效果的研究;大家的學習背景與經驗相互激盪,也都獲得更多的成長。
當然,最後並沒有一個真正的結論;但是大家都在期待,未來的課程可以更加深化我們的思考與討論,讓我們更進一步認識這個社會。
明天,第二週的課程就要開始了;我滿懷希望地期待著。
第一個震撼,是來自於同學。
還記得禮拜一早上同學們自我介紹時,每個人都能侃侃而談好一段時間,從自己的背景、興趣、價值觀,一直談到未來的志向。從同學們的眼中,我看到的是年青人的夢想。
第二個震撼,是來自於講師。
第一個禮拜只有四位講師:殷發行人、成露茜社長、洪蘭教授、孫大偉先生。雖然四位講師各有所長,卻都給了同學最好的示範。
「記者並不只是紀錄者,而是發掘事實真相的人。」「無力感就是腐敗。」殷發行人如此諄諄告誡著;「如果能夠為社會留下一點進步的力量,此生就不虛此行。」總是面帶微笑的成社長,輕鬆的語氣中透露著堅持;而要求嚴厲、上課絕對不浪費時間、對學生總是不假辭色的洪教授,更是一再強調記者要有「正直、勇氣、品德」的人格,更要隨時增加自己的背景知識,才不會人云亦云;而每三句話就有一個笑點的孫大偉先生,一開始就告誡我們,「自由的前提是紀律」、「觀念和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這四位講師當中,沒有遲到,沒有早退,每一位都是準備充分而來,也都很詳細地回答同學們的問題;孫大偉先生甚至自己帶了書來要送給大家,還很細心地為每本書簽名。
從這些講師的付出中,我看到的是前輩對下一代的期許。
第三個震撼,是來自於主辦這個活動的天下雜誌。
我在第一天自我介紹時就說過,當被通知要來參加傳播營時,我根本沒意識到這會是怎樣的活動;當時的我甚至還這麼想:為什麼不能夠早點開始上班熟悉狀況呢?
後來,報到時拿了參考書籍跟課程資料,我才發現我居然是全台灣最幸運的職場菜鳥。
在軟體的部分,一打開課程表,映入眼簾的是扎實的課程安排,從新聞專業到人文素養都有;每位講師都大有來頭,天下更提供了所有講師的參考書;在硬體的部分,書香花園的設備一應俱全,還有咖啡跟茶水供應,更不用說那股寧靜又高雅的氛圍。
企管加經濟雙修,善於成本效益分析的我,腦筋一轉就發現,天下為這次傳播營付出的代價絕對是無限大;而且,沒有向學員收取任何費用。這怎麼看對天下都是個穩賠不賺的生意,唯一獲利的,就是我們這些可以在六個禮拜中盡情學習,盡情吸收前人經驗的年輕人。
在別人眼中,會做這種賠本生意的,不是白痴就是錢太多花不完;但在我的眼中,我看到的是天下對於理念的堅持。
在第一堂課時,發行人就說過,天下的願景就是「天下為公」,希望這本雜誌能為社會帶來正面積極的影響力;如果這樣的理念能藉由這次的傳播營讓年輕人有所領悟,即使只是少少的二十五人,在未來也會是引領社會向上提升的重要力量;從這個角度看來,天下辦傳播營的這筆生意,恐怕還挺划算的呢!
天下對理念的堅持,講師們的付出與期望,使這個活動成真,我們這一輩年輕人的夢想也藉此飛揚。
而在第一週的課程中,至今印象最深刻的是禮拜四洪蘭老師的課,以及之後中午吃飯時大家的討論。
當天洪蘭老師用了許多例子,來解釋所謂的傳說往往是沒有科學根據的:油鍋裡的油炸久了變黑不見得是變質,反而可能是醣類氧化的結果;民間傳說扮鍾馗的人上妝後不能講話,但有多少上妝後開口講話的人最後出事呢?所以,社會上許許多多的現象,科學一檢驗就無所遁形,而負有傳播責任的媒體,正是讓這些誤解現形的放大鏡。
課後,小組一起去吃飯,路上就談論起上課的感想;大家雖然很佩服洪蘭老師對記憶的看法還有給同學的勉勵,但也反過來討論宗教的力量;
「我覺得洪老師太相信科學了,這不也是一種迷信嗎?」有人這麼認為;
「對呀,雖然宗教不見得科學,但卻是很多人生活上的支柱;如果要他們突然放棄自己的信仰,完全接受科學,不是很殘酷的嗎?」
說著說著,走進了餐廳,話題逐漸轉移到同學發問的問題上。
那是一個關於非營利組織的問題;一位他組的同學應徵了某個活動的志工,錄取後才發現這個活動並不是自己所想像的樣子,正在苦惱要不要退出。原本大家還在開玩笑地猜這會是哪個基金會辦的活動,後來卻漸漸嚴肅了起來:
到底所謂的非營利組織,應該在社會上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有人覺得,非營利組織就是要幫助弱勢的,所以很不能認同這個基金會向活動學員收取費用的行為;然而,也有人站在務實的管理觀點,認為每個組織都有其目標與理念,不一定都得從幫助弱勢團體出發;而採用收費的方式,反而更能有效地找出真正願意付出的學員,減少資源浪費。
「可是這樣一來窮人家的小孩就根本不可能參加這種活動,這樣公平嗎?」
「你說的沒錯,可是對窮人家的小孩來說,參加這種活動並不是生活上必需的,他們最需要的應該是義務教育和基本的生活條件,而這些應該是政府的責任,不能完全期望非營利組織;立足點的平等才是最重要的吧!」
圍著圓桌的六個人各自抒發己見,談話內容也不時出現社會學中社會的進化理論、經濟學裡對政策效果的研究;大家的學習背景與經驗相互激盪,也都獲得更多的成長。
當然,最後並沒有一個真正的結論;但是大家都在期待,未來的課程可以更加深化我們的思考與討論,讓我們更進一步認識這個社會。
明天,第二週的課程就要開始了;我滿懷希望地期待著。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