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比起前一個禮拜的震撼,進入第二週之後所有事情顯得駕輕就熟;除了開始跟同學彼此熟悉之外,這一週的課程內容也是自己熟悉的部分,上起課來沒有第一週那麼緊張,反而可以對講師的授課內容產生對話。
Day 1
雖然早就知道這一天的講師是施振榮先生,看到他本人出現在書香花園,心裡頭還是一陣緊張;原因無他,唸商學出身的我,最熟悉的台灣企業就是宏碁,也最常拿宏碁當作報告的題目,而關於施振榮的書更是幾乎每本都看過翻過;在那當下,等於是看到一個課本上的人物,活生生地出現在自己面前。
老實說,施振榮先生並不是台灣最富有的企業家,而知識經濟這個議題他也並不是最內行的;但他之所以讓人尊敬,正是因為他不像一般汲汲營營於利潤的「商人」;從他的言談中,我領略到的不只是他三十年來經營企業的寶貴經驗,更是那份傾囊相授、不藏私的態度;就這一點來說,已經贏得華人企業圈的普遍敬重,更是每個創業家追尋的典範。
Day 2
這天大概是我目前為止最能「進入狀況」的一堂課了。
課前隨手翻翻葉老師提供的資料,想要先了解他會如何討論這個已經被講到爛的主題:公司治理。出乎意料地,他跳脫傳統的看法,直指「公司治理是政治問題」,著實令我大開眼界。
避開艱澀難懂的管理理論,葉老師用很淺顯的用字告訴我們公司的涵義以及公司治理的原則;同時,有著豐富實務經驗的他,也不時引用現在企業界中的實際案例來幫助同學們學習。對於大多數沒有管理相關背景的同學來說,要在短短的幾個小時之內就了解公司治理實在不容易,但透過葉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已經比我初學時省下不少功夫了。
Day 4
很早以前就聽說,上吳靜吉老師的課會非常有趣;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創意是可以教的」,這是吳老師的堅持;在他設計的小遊戲中,大家的創意指數瞬間上升了不少;隨後,透過各個小故事的分享,大家也領略到創意的妙用,還有我們可以如何再日常生活中發揮創意。不過,我自認收穫最大的是,吳老師對教學這件事的態度。
自己在社團活動中也有不少擔任課程講師的經驗,每當接到這種任務時,想的就是怎麼把課程內容設計得新奇有趣又好玩,讓來聽課的學弟妹們不會像平常上課一樣昏昏欲睡。而在那三個小時之中,每個同學都是全神貫注,面帶笑容,看起來都是非常享受這個早上的課程;該如何扮演好一個講師的角色,吳老師等於是為我做了最好的示範。
Day 5
在這一天,與其說胡老師的課程是「台灣族群的影像呈現」,倒不如說是他個人的學思歷程。
第一次見到胡老師,是在「石頭夢」上映時的導演座談會。當時我坐在戲院裡後排的位子,遠遠望著胡老師嬌小的身軀;而今天,胡老師就在講桌前侃侃而談,更能感受到他那股學者特有的氣質。
長期關注族群研究的他,每部紀錄片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原住民的祭典、老榮民的生活、農村的都市化,這些看似互不相關的事件,都透過她的鏡頭有了不同的呈現。自承來自台北的外省家庭,作品卻特別貼近本土文化;我們也許可以說人類學的長期訓練養成他客觀且深入的觀察本領,但是他透過影片要告訴我們的,早已超越了純粹學術的範疇,而是對於同胞的人本關懷,以及對不同文化的尊重與包容。當前族群議題甚囂塵上,但能如她一般對各個族群議題有深刻了解且長期投入心力研究的,又有幾人呢?
Day 3: 你從哪裡來?
除了講師群之外,收穫最多的就是第三天同學們的個人報告了。就像發行人所說的,雖然每個人都說自己很平凡,但其實都很不平凡;在這二十五人的集合中,有人的爺爺是蘭嶼的命名者,有人的爸爸曾做過情報工作;有人的家族在過去曾是地方望族,每一個聽起來都引人入勝。
把這些故事編織起來,就是台灣的歷史。胡台麗老師的「石頭夢」有這一句話:台灣因多族群而繽紛美麗;儘管同學們的背景大不相同,不變的是對於台灣發展歷程的親身體驗。今天,大家共聚一堂,互相學習,不但分享了彼此的成長歷程,也體認到自己在這個時代的肩負的使命;「我從哪裡來」並不是終點,而是更積極找出「我該往哪去」的起點。
後記
兩個禮拜以來,我發現自己改變了不少;以往上課最討厭邊聽課邊抄筆記的我(總覺得這樣會分散注意力),現在開始學會「分心二用」;而在這個禮拜裡,也開始強迫自己每天都要舉手問問題;此外,跟班上同學的互動也越來越多,小組的默契也慢慢產生。最不一樣的,就是多了一群各有專長,又有著共同興趣的好朋友。在緊湊的課程壓力下,有這一群好友互相勉勵加油,日子也不那麼難過了!
Day 1
雖然早就知道這一天的講師是施振榮先生,看到他本人出現在書香花園,心裡頭還是一陣緊張;原因無他,唸商學出身的我,最熟悉的台灣企業就是宏碁,也最常拿宏碁當作報告的題目,而關於施振榮的書更是幾乎每本都看過翻過;在那當下,等於是看到一個課本上的人物,活生生地出現在自己面前。
老實說,施振榮先生並不是台灣最富有的企業家,而知識經濟這個議題他也並不是最內行的;但他之所以讓人尊敬,正是因為他不像一般汲汲營營於利潤的「商人」;從他的言談中,我領略到的不只是他三十年來經營企業的寶貴經驗,更是那份傾囊相授、不藏私的態度;就這一點來說,已經贏得華人企業圈的普遍敬重,更是每個創業家追尋的典範。
Day 2
這天大概是我目前為止最能「進入狀況」的一堂課了。
課前隨手翻翻葉老師提供的資料,想要先了解他會如何討論這個已經被講到爛的主題:公司治理。出乎意料地,他跳脫傳統的看法,直指「公司治理是政治問題」,著實令我大開眼界。
避開艱澀難懂的管理理論,葉老師用很淺顯的用字告訴我們公司的涵義以及公司治理的原則;同時,有著豐富實務經驗的他,也不時引用現在企業界中的實際案例來幫助同學們學習。對於大多數沒有管理相關背景的同學來說,要在短短的幾個小時之內就了解公司治理實在不容易,但透過葉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已經比我初學時省下不少功夫了。
Day 4
很早以前就聽說,上吳靜吉老師的課會非常有趣;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創意是可以教的」,這是吳老師的堅持;在他設計的小遊戲中,大家的創意指數瞬間上升了不少;隨後,透過各個小故事的分享,大家也領略到創意的妙用,還有我們可以如何再日常生活中發揮創意。不過,我自認收穫最大的是,吳老師對教學這件事的態度。
自己在社團活動中也有不少擔任課程講師的經驗,每當接到這種任務時,想的就是怎麼把課程內容設計得新奇有趣又好玩,讓來聽課的學弟妹們不會像平常上課一樣昏昏欲睡。而在那三個小時之中,每個同學都是全神貫注,面帶笑容,看起來都是非常享受這個早上的課程;該如何扮演好一個講師的角色,吳老師等於是為我做了最好的示範。
Day 5
在這一天,與其說胡老師的課程是「台灣族群的影像呈現」,倒不如說是他個人的學思歷程。
第一次見到胡老師,是在「石頭夢」上映時的導演座談會。當時我坐在戲院裡後排的位子,遠遠望著胡老師嬌小的身軀;而今天,胡老師就在講桌前侃侃而談,更能感受到他那股學者特有的氣質。
長期關注族群研究的他,每部紀錄片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原住民的祭典、老榮民的生活、農村的都市化,這些看似互不相關的事件,都透過她的鏡頭有了不同的呈現。自承來自台北的外省家庭,作品卻特別貼近本土文化;我們也許可以說人類學的長期訓練養成他客觀且深入的觀察本領,但是他透過影片要告訴我們的,早已超越了純粹學術的範疇,而是對於同胞的人本關懷,以及對不同文化的尊重與包容。當前族群議題甚囂塵上,但能如她一般對各個族群議題有深刻了解且長期投入心力研究的,又有幾人呢?
Day 3: 你從哪裡來?
除了講師群之外,收穫最多的就是第三天同學們的個人報告了。就像發行人所說的,雖然每個人都說自己很平凡,但其實都很不平凡;在這二十五人的集合中,有人的爺爺是蘭嶼的命名者,有人的爸爸曾做過情報工作;有人的家族在過去曾是地方望族,每一個聽起來都引人入勝。
把這些故事編織起來,就是台灣的歷史。胡台麗老師的「石頭夢」有這一句話:台灣因多族群而繽紛美麗;儘管同學們的背景大不相同,不變的是對於台灣發展歷程的親身體驗。今天,大家共聚一堂,互相學習,不但分享了彼此的成長歷程,也體認到自己在這個時代的肩負的使命;「我從哪裡來」並不是終點,而是更積極找出「我該往哪去」的起點。
後記
兩個禮拜以來,我發現自己改變了不少;以往上課最討厭邊聽課邊抄筆記的我(總覺得這樣會分散注意力),現在開始學會「分心二用」;而在這個禮拜裡,也開始強迫自己每天都要舉手問問題;此外,跟班上同學的互動也越來越多,小組的默契也慢慢產生。最不一樣的,就是多了一群各有專長,又有著共同興趣的好朋友。在緊湊的課程壓力下,有這一群好友互相勉勵加油,日子也不那麼難過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