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rom 人間副刊 三少四壯集]
韓良露

"我好像常常碰到你耶!!"禮拜四晚上, 在誠品信義店的一場新書發表會上, 換過名片, 這位福態的作家好奇地看著我.(明明不跑這條線很久了...)

因為是主角是旅遊導覽書, 話題自然聊到觀光; 他一句話就講到核心, "你看每年那麼多觀光客去義大利, 威尼斯已經不威尼斯了"; 對照半年來, 社會上熱熱烈烈討論地大陸客來台觀光, 財團都迫不急待地蓋飯店, 就是希望能海削一筆.

昨天也在麗水, 永康的巷弄裡散步; 耳邊傳來傳去的, 都是日本或香港口音. 沒有導遊, 沒有遊覽車, 這些人自己坐公車, 捷運靜靜地來, 再靜靜地離開.

lifestyle. 永康街的吸引力就是這個.

那天晚上也有聊到永康街. "有朋友來台北, 我就帶他們去永康街喝茶, 看老房子, 再到老市區吃外省菜"韓良露如是說

可是現在我會擔心: 當台灣的觀光客比現在多一倍時, 我們還有辦法悠閒地在永康街喝茶嗎? 或者, 在拆舊房子蓋新房子時, 會不會連你的歷史文化古董回憶寶藏一併丟棄了?

寫著寫著, 又想到曾經叱吒一時的迪化街上, 只剩一個牌樓的台灣第一家屈臣氏藥房...


永康街31巷的人澹如菊茶院歇業了,老房子大門深鎖,門口一地落葉,看了都淒涼。

31巷的這幾間日式平房,是不是又快要被國有財產局賣給建商蓋房子了?台北的老平房越來越少了,這幾年國有財產局一直在加速賣國有土地,這樣下去還得了,都市的面貌越來越一致,都只有公寓、華廈和大樓了,台北早期的日式屋舍的人文景緻已經快要消失殆盡了。

我一直覺得任何快速發展的城市,都要保留下一些老城區、老街道、老房子,如果都市是一篇文章,老房子就像文章中的頓號,可以讓人們在行過城市的街區時有停頓的心情,可以稍緩一口氣;仰頭看看平房屋角透出的藍天白雲或暗夜星稀,如果平房都消失了,走在路上就會像看全篇沒有頓號逗點的文章般喘不過氣。

當然,在不少日式平房,因為沒有人居住、疏於管理,因此越來越荒廢頹倒,老房子是需要人氣的,更需要熱情的活力讓老房子再生。永康街31巷的人澹如菊就是個好例子,在這裡開茶院的人,細心照料屋前五十多年的老樹,維護室內的屋樑隔間,佈置出一個清幽雅逸的喝茶、聊茶的環境。

茶是離不開土地的,喝茶的人也珍惜和地氣的相通,就像坐在紫藤廬的榻榻米上喝茶一樣,春天吹著和風習習,下起春雨時聞到雨水泛起樹葉和泥土的土氣,聞了都心神盪漾,如果當年紫藤廬給拆了蓋房子了,今天台北少的就不只是一個茶館,而是一種人文傳統、一個心靈密室,也少了一處可以向來台北旅行的人驕傲展示的空間。

也許有人會爭議人澹如菊所在的日式老屋舍年代不夠久遠(只有五十多年,但老台北建城才多少年呢?我們如今現存多少五十多年以上的建築記憶呢?);也許有人會認為人澹如菊的經營的歷史不若紫藤廬那麼久,問題是台北有幾個紫藤廬,如果一切都以紫藤廬做標準,所有保存台北老屋的計劃都會變得困難起來。

該是全面檢討國有財產局手上的老屋生死存亡的時候了,人澹如菊的經營者表示,他們已遷出了老屋,另行在老公寓的一樓開了家別茶院;雖然那裡沒有了泥土、種不了樹、聞不到雨水打在土地上的味道,但他們並不堅持由他們繼續經營老屋,卻依然要為老房子請命,不管由任何人、任何協會經營,希望永康街31巷的老房子能活下來。

如今,真是到了台灣各界,不管是政府高層及民間人士,都該想想國有財產局手上的老房子該如何處置了,是否就以重商主義全都置之於死地呢?那麼未來的台北會是什麼樣的面貌呢?還有台北一直希望發展成一個值得觀光、旅行、有人文風貌、特色傳統的地方,這些地方在那裡呢?

我們不要再說人家新加坡從1980年起就開始維護老屋,上海在過去幾年也開始驚覺都市老房子的價值,台北一向自許有優秀的人文底蘊,那麼,為什麼不把台北的老房子都拿來做人文空間,讓台北成為一個人文旅行的城市。

如果有的老房子都拿來開茶院,重現台北茶路的精神;有的成立南管院,讓河洛文化重現千年中原遺風;有的做菁染布院,重現昔日草山的民藝;有的陶院,重現北投的燒窯風情,有的做金工院;重現土林芝蘭茄刀的工藝文化;有的做青草院,重現在地的百草滋味與百草養生之地(不要讓年輕人以為藥草只有阿爾卑斯或普羅旺斯的),還可以開糕粿院,以古玩重現河洛祭天拜神的飲食傳統,還有竹器院、香舖院、手工紙藝院……等等,這些古老的工藝文化,應當留在老房中展示,如果台北有這些人文老屋,長期為台北創造的文化創業產業的價值,會比不上一次把地賣掉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