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此看來,能夠兼顧公益與私利的MF,果真能為地球上超過十億的貧窮人口展開出一條康莊大道?

恐怕沒那麼容易。

MF並非毫無缺點。首先,由於是窮人的銀行,MFI只提供最基本的金融服務,對於有存款或貸款需求的人來說,可供選擇的項目其實不多。另一方面,MFI只存在於鄉村或都市中窮人聚集之處,所以資金融通--銀行在現代社會中最重要的功能--的角色,在MFI也大打折扣。服務對象對於理財原本就一知半解,再加上所處的環境也不利於資訊流通,使得MFI握有的大筆存款無法獲得有效運用;而且在傳統銀行通路不可得的前提下,MF等於自成體系,不論是MFI本身或他服務的對象,都無法成為更大規模金融運作機制中的一員。

換句話說,MF雖然減輕了極端貧窮的問題,但卻無法使整個社群達到經濟上的穩定成長。

另一個困境存在於MFI的內部。MFI有濃厚的非營利色彩,再加上存放款的金額規模都很小,使得一般人常常忽略MFI也是需要監理的金融機構。即使排除假借MFI之名行斂財之實的惡意動機,許多MFI自己常常都搞不清楚有多少會員、總存放款數額,更沒有所謂的內部控制制度。在草創時期這也許是小問題,但當MFI逐漸長大,完善的監理制度就成為不得不具備的要件;也因此,才有MicroRate這類組織的出現。

本質上,MFI是半營利半慈善的混合體;當談到消滅貧窮時,MFI的慈善基因發揮了很大的功能,但要讓經濟發展的腳步持續下去,需要的是另一半的營利DNA,而其中的關鍵就在「專業」與「創新」。

雖然MFI的基本概念與銀行相仿,但MFI不一定要成為銀行,或朝銀行的方向發展;MFI需要的是建立一套有效可行的績效評估方法以及內部控制制度,讓整個組織的運作規律化與專業化;此外,MFI的「人」也要有質的提升。大多數的MFI都無法提供豐厚的薪水,而且MFI所處的環境資訊化程度不高,日常工作又十分龐雜,以致於優秀人才不願意加入。在這種情況下,MFI的在職訓練就變得更加重要。

更關鍵的,是MFI如何在經濟發展上持續扮演推手的角色。在窮人眼中,資本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但有了資本之後,知識水準以及創新能力,才是貧窮地區面臨的最大難題。前者需要對基礎教育的持續投資;後者需要良好的資訊溝通環境以及資本對「新點子」的鼓勵。倘若MFI能進一步演變成這些生產要素的整合者,再搭配既有的MF,貢獻將比現在的成績還要多得多。

然後,也許有一天,這個世界將不再有真正的貧窮------儘管那一天可能還很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