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晚會之後,我就很少再去中國城。漸漸適應鄉下生活後,我不再每個週末往加爾各答跑,即使去了,也大多在Park Street附近的書店或是網咖,很少大老遠跑到中國城去。

但是,我還是會偶爾去買幾包酸梅,拿來分享給我的印度同事。看到他們一臉苦瓜樣(請參考陳昭榮招牌表情),我就笑著解釋:這是Chinese Sweets。

之前聽過王賡武演講,談到東南亞華人認同。一邊聽著,我突然想到這群遠在加爾各答的兄弟姊妹。他們的「祖籍」,會不會也是福建詔安、廣東梅縣?曾大哥就親口告訴我;「我是客家人哪!」

思緒回到一百多年前,那個古老中國風雨飄搖的日子。一艘艘海船駛出東南沿海港口,目的地可能是連聽都沒聽過的麻六甲。船上是年輕力壯的漢子,可能帶著妻小。家鄉的田,養不了那麼多人,聽說外國有活可做,還能做生意,父母想一想,咬著牙把田賣了,讓年輕人出去掙活。

這一去,就是生離死別。

最遠的一艘船,在殖民地印度的首都靠了岸。加爾各答,其時是個繁榮昌盛的商業城,幾個歷經勞頓的家庭,下了船趕緊找當地的同鄉幫忙,探聽工作、住處、吃食。漸漸地,家鄉一波波的人到來,社群開始壯大,這群海外華人,蓋起自己的學堂、會館、媽祖廟……。

好日子總是維持不久。華人勤奮、吃苦耐勞、又不願與人衝突的個性,總是讓自己吃不少苦頭。英國殖民政府,對此也是睜隻眼閉隻眼。連印度自己的獨立都壓不住了,誰還有時間管這一小群華人?更想不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印度分裂、加爾各答繁華不再……

曾經,加爾各答的華人超過四五萬,但現在早已人去樓空。有人回家鄉了,有人再次遠渡重洋到歐美,更有人聽說台灣經濟不錯,來台灣發展……

家,對他們是個遙遠的名詞。

[圖說]加爾各答也有”中山路”。衝著這張照片,我論當年加爾各答的華人也有捐錢支持革命。

ps. 加爾各答有另一個華人社群,在Tangra。那個地方沒去過,但聽說華人更多。好友欣澤的blog有他自己的記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uetto 的頭像
    minuetto

    traffic light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