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啟動經濟系學生模式)

上禮拜四五六聯合經濟的版面都被克魯曼(Paul Krugman,簡稱K大)給佔滿了,每個人開口閉口都是K大的理論、K大的專欄、K大的書......好像K大是台灣人的好鄰居ㄧ樣。

雖說台灣人天生愛追星,尤其篤信遠來的和尚會念經,只要是老外在小巨蛋辦演唱會必然場場爆滿,但眾家迷哥迷姐們至少對自己的偶像如數家珍,算是PRO級的內行追星族。相反地,官員們無不言必稱K大的理論如何如何的精妙,然後台灣又是如何如何的跟隨K大的腳步,還把他捧成20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家......。

最好真的是這樣。

K大在經濟學界是個狠角色毋庸置疑,但他到底狠在哪裡,恐怕很多官員都搞不清楚。其實,讓K大在經濟學界佔有一席之地的,是他提出的新貿易理論。

(以下聊聊經濟學)貿易理論的發展,最早是李嘉圖的比較利益,後來出現H-O的要素秉賦;可是在二次大戰後,實際的國際貿易資料又推翻了這兩個傳統理論,於是K大把個體中的規模經濟因素放進貿易中探討,解釋「為什麼瑞典人會向德國買BMW,而德國人會向瑞典買Volvo」。嚴格說起來,後來在東亞流傳一時的雁行理論,還有讓台灣經濟向前衝的OEM代工,都不脫這個貿易架構。

這也是為什麼,雖然大家都記得他很愛在專欄裡酸小布希,但讓他拿到諾貝爾桂冠的原因,還是"for his analysis of trade patterns and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這可跟寫專欄八竿子打不著關係。

要說台灣的經濟政策是追隨K大腳步前進也實在牽強。在東岸受教育、教書的K大,是典型的凱因斯學派,重視政府在自由市場經濟中的角色;台灣剛剛好相反,經濟政策一直都是國家強勢主導,勉強要算的話,也得歸在偏左派的國家社會主義中。雖然解嚴後快速走向自由化、國際化,但是政府仍然在指標產業中扮演球員兼裁判的角色。而且,培養出不少財政部長、經濟部長、經建會主委的台大經濟系,本身就是個新古典大本營呀!

另一件有趣的事情,是K大一直很愛講故事,他大學跑去聽歷史系的課,從小愛讀科幻小說的事蹟也不是新聞了;問題是,這跟台灣重視計量能力的經濟訓練完全大相逕庭。試問台灣現在有多少經濟系重視經濟史之類的課程?恐怕是大一就開始猛操微積分,用一大堆自己都不是很懂的數學公式,解釋一些可能永遠都不會發生的假設。這樣當然不可能學會怎麼說故事。

最後,K大的確很猛,但歷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都很猛,有自己專欄的經濟學家也所在多有。論貢獻,Milton Friedman的貨幣理論、Ronald Coase的交易成本、Nash的賽局、Lucas的理性預期理論......,每一個理論都改寫我們對於經濟世界的認識,更不要說二次大戰前後的凱因斯了。論文筆,Gary Becker有自己的blog、蘋果橘子經濟學的作者之一Steven Levitt也是經濟學家。

遠來的和尚也許會念經,但人家到底念的什麼經,還是搞清楚點才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uet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